(资料图)
2023年8月19日19:30-20:30,王若虚新书《狂热》交流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一楼大厅举办。王若虚与毛尖、走走,畅谈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。
21世纪初,一场文学比赛让一批年轻作者横空出世,迅速走红全国,一夜成名、风光无限之后……那些让我们狂热的写作者去哪了?他们都还好吗?过上了期望的生活吗?
围绕一代文学偶像的兴衰史,围绕一个作文大赛改变人生命运的传奇,80后作家王若虚耗时十二年,写出了最新长篇小说《狂热》。
“这本书写的是本世纪头十年,一大批著名的80后文学青年,走上台前,走到聚光灯下,在纸媒很火的时候,风起云涌的一些事情。小说内容横跨了十年,这本书写了也有十年。”王若虚说,“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纯粹的类型小说,当然可以说有点青春、有点校园、有点职场、有点年代。但是这个小说很难定义,甚至是我40岁最重要的作品,要想透彻,这个小说里到底有没有‘我’这个人。”
“我看这个书时很惊讶,一个年轻写作者的语言,一边非常干净,另一边又很豪华,很牛,很少有写作者可以同时做到这两种风格。”毛尖表示,狂热不仅是写作者的狂热,还是观众的狂热,或者阅读者的狂热。“我很喜欢这个小说后半部分,前半部分有青春文学的底气在,后半部分更接近时代对他们的塑造。”
现场,走走向王若虚提出一个问题,“在这个小说里你非常尖锐地提到青春文学的定义,你当时为什么会写这一部分?”
王若虚说,“我是2020年开始往纯文学写作发展的,但有很多读者是通过青春文学认识我的。当我要脱离出这个标签时,我就要把这个标签解释清楚。我觉得青春文学是当时十年特有的,网络文学在当时还没有爆发出很大的能量。”
毛尖表示,很同意王若虚青春文学的概念,“青春绝对不是以年龄为定义。若虚的文本里,后面的人不再有青春的感觉,从狂热的位置上下来后,找不到自己位置。既不在青春也不在中年,落在夹缝处。年龄大一点,但是又没有进入中年,这种情感状态的人,若虚能把他们写出来,这一点很难得。”
记者:刘瑞祥 编辑:俞丹 校对:汤琪